为你科普

照片的常用宽高比,都是怎么来的?

告诉你不同画幅比例的秘密

当你要裁剪一张照片时,选的是哪种宽高比——1:1、3:2、4:3 还是 16:9?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比例都是怎么来的?

胶卷或感光元件上能够显影的区域被称为画幅。照片的宽高比,其实也就是画幅的比例。这次,让我们来一探照片“画幅比例的秘密”吧。

1:1

摄影最早期,胶片都是摄影师自制的,比例也是纯看个人喜好。在胶卷批量生产的初期,型号和尺寸也是各式各样。其中有名的 120 型胶片,宽为固定的 60mm,根据相机的不同,所得到的照片尺寸和张数也不同。其中,6×6 的画幅(被称作中画幅)得到的是 1:1 的正方形照片。

这种胶片早期便已存在的照片比例,后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得到了重生。

正方形的比例适合一些强调主体或留白较多的照片。

3:2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了不用反复装卸、自带一次性暗盒(即胶卷外面的硬壳)的 135 型胶卷,这与当时电影工业 4 孔标准胶片的尺寸规格相同。它的单幅图像感光面积为 36mm×24mm(即 3:2),之后 135 型胶卷和相机逐渐成为主流。

后来很多单反相机也采用了与 135 型胶片机相同的感光元件,它们被称作“全画幅相机”。

3:2 的比例,横竖构图都非常方便。

4:3

“全画幅”(3:2)之外还有“半幅”(4:3)。限于体积,小型相机和手机的镜头必须足够薄,这决定了它们的感光元件无法使用较为宽广的 3:2 尺寸,所以选择了更接近方形的 4:3 的 APS-C 规格尺寸。4:3 也是早期很多手机摄影照片的原始比例。

4:3 的比例更接近平时使用的 A4、B5 纸,前期构图与后期打印会更加方便。

16:9

16:9(电影标准一般称作 1.77:1)的比例来自高清电影与电视标准。随着成像效果的提升,人们能够离屏幕越来越近,人眼的宽视角决定了需要宽广的视野,才能提高观赏体验。

16:9 的比例,适合横幅风景照,或电影场景效果。

现在,照片尺寸不再拘泥于技术,而 App 则可以帮你更好地拍摄或裁剪各具画幅比例特色的照片:《Darkroom》有十余种裁剪纵横比预设,《HRZN》专注于 21:9 的宽幅照片,《Corr》可以修正透视关系以方便裁切,《泼辣回忆》则提供智能剪裁功能,让你快速看到同一张照片的不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