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22

创造“常青树”,他们有秘诀

听 App 开发者分享成功经验

每一年,世界各地的开发者都会在 Apple 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齐聚一堂,见证新技术问世,并从中获取灵感、发现机遇。

随着这一盛事迎来它的第 40 个年头,我们与几位即将参与本届 WWDC 的开发者进行了对话,探讨如何制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App——其中一位开发者的作品发布于 30 年前。

BBEdit

30 多年以来,《BBEdit》一直在帮助专业程序员与文字工作者处理各种文本文档,再复杂的内容都不在话下。

它是什么:一款快捷强大的文本编辑工具。
持续时间:30 年
趣闻轶事:开发团队的办公室里有两只巨大的非洲灰鹦鹉。

很少有哪款 App 能比《BBEdit》更有资格被称为“常青树”。创始人 Rich Siegel 还记得,当年有用户告诉他,他们在用这款文本编辑器处理一种叫做“HTML”的东西。

“很显然,这东西非同寻常。”Siegel 回忆道,“我们当时就在想:不管它是什么,它一定能成功。”

1989 年,Siegel 开始制作《BBEdit》。当时的他需要一款能处理“大型”文档的编辑工具——比 32 KB 还要大才行。如今,Siegel 仍然是这款 App 的首席架构师和总工程师,并一如既往地为依赖《BBEdit》的开发者、科学工作者、作家及设计师提供支持。

做我们这一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Rich Siegel,《BBEdit》创始人

这款 App 的“长寿”秘诀是什么?Siegel 的答案是:在不断进化与坚守初心之间把握平衡。“做我们这一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他说,“关注前沿变化当然有好处,但只要你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有信心,就要坚持走下去。”

《BBEdit》的变化往往与行业变迁同步发生。“向 Intel 芯片和 64 位架构的迁移让我们花了很多功夫。”Siegel 表示,“但每次转变都是契机,让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代码,仔细回顾以往的工作,思考可以做出哪些调整。”

他把这一过程比作定期保养汽车。“每过一段时间,你都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对部件进行彻底清洗与检修。”

这款 App 的第二个成功秘诀和代码毫无关联。

Siegel 指出,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我定下了一些铁规矩,其中一条就是固定工作时间。我们只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朝九晚五。加班真的会把人累坏!”

在 Mac 上下载《BBEdit》。

Proloquo2Go AAC

轻点多个图标组成句子,《Proloquo2Go AAC》会把它朗读出来。

它是什么:一款 AAC(辅助与替代沟通)工具,可以帮助说话有困难的人发声。
持续时间:13 年
趣闻轶事:“Proloquo”是拉丁语,意思是“大声说话”。

十多年来,AssistiveWare 通过打造 AAC 工具而大获成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帮助说话有困难的人士与外界沟通交流。

通过《Proloquo2Go AAC》,用户可以轻点简笔画来连词成句,App 会把句子朗读出来。这些简笔画可以任意自由组合,不受预设短语限制。

AssistiveWare 创始人兼 CEO David Niemeijer 表示:“人们不仅可以用这款 App 来进行实用性表达,比如提问或回答问题,还可以讲故事、讲笑话,或者传达情意。”

我们从不打算分散力量去征服世界、让每一部设备都装上我们的 App,而是专注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David Niemeijer,《Proloquo2Go AAC》团队 CEO

Niemeijer 把公司的持续发展归功于两个原因:保持专注与自力更生。

“一直以来,我们的产品都仅面向 macOS 与 iOS 用户。”他表示,“我们从不打算分散力量去征服世界、让每一部设备都装上我们的 App,而是专注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这种理念让 AssistiveWare 得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我们花了三年时间研究与开发下一代 AAC App。我们没有在现有的 App 上添加功能,而是选择从零开始。”于是就有了《Proloquo》和《Proloquo Coach》,这两款 App 是为刚开始接触 AAC 的用户设计的,主要使用 SwiftUI 开发。

他还有另一条建议:“许多小型公司都注重在开发者和设计师身上的投入,但对 QA 工程师的投入却极少。”QA 工程师的职责是测试 App 的质量,在发布前发现问题。“他们的工作非常有价值,不仅在于报告故障,还包括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供反馈。”13 年的坚持与成果让 Niemeijer 坚信,自己的 App 还将走得更远。

Paper

《Paper》只提供了简单几种绘画工具,但每一种都能为你带来接近真实画具的体验。

它是什么:一款非常直观易用的绘画工具。
持续时间:10 年
趣闻轶事:《Paper》为团队的每一位工程师配备了一名设计师(也就是为每位设计师配备了一名工程师)。

《Paper》的产品经理 Kris Martin 表示,他们的灵感来自生活中除其他 App 之外的一切。

“看一看世界上所有人为的设计,你几乎都会发现类似用户界面的东西。”Martin 说,“无论是建筑物、汽车、书籍还是桌游,本质是都是在请求交互,从而引导用户行为、响应用户输入。”

Martin 表示,他看待《Paper》的用户界面时,使用的是电影制片的思路——换句话说,他把 App 当成了一部电影。

不要把你的产品想象成装满各种功能的口袋——要思考产品背后的总体原则。

Kris Martin,《Paper》产品经理

Martin 介绍道:“我们用照明指示来表现环境转换,用镜头推拉摇移来帮用户在 App 里确定方向,还会尽可能避免‘镜头’跳切。”

2012 年问世后,《Paper》很快就大获成功,但随着团队开始为App 引入新功能,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

“我们早期的一些改动让《Paper》变得更像传统笔记 App 或头脑风暴工具。”他回忆道,“当时我们没有完全意识到,大家喜欢《Paper》是因为用它画画的感觉很好。所以我们后来又改了回去,找回了原版的魅力。”

他认为,制作 App 的关键在于始终聚焦用户体验。

“不要把你的产品想象成装满各种功能的口袋——要思考产品背后的总体原则。对我们来说,它意味着速度和轻盈的感觉,要让用户觉得‘我不需要做太多决定’。这就是《Paper》使用体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