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TRENDING

樂壇裡的「新台風」

聽見不一樣的黃宇寒與野東西

StreetVoice 街聲 - 暢聽獨立音樂、演出活動通知

View

近年來,「台味」像是經歷了一場蛻變與重生,洗去老舊質感,成為一種美學風格甚至是潮流。其實,它更像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創作人在追求更好作品的同時,融合了自己在這片土地的生活經驗和感知,因而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形式。今年,我們帶你走入音樂、漫畫和遊戲的世界,從創作人與作品的角度一窺台味的變與不變。

本土音樂社群平台《StreetVoice 街聲》打開了窄門,讓所有人都能自由地分享音樂創作,因而成為了許多獨立音樂人發表作品、經營社群甚至是發跡的平台。

在眾多駐站的音樂人中,有一群人唱著奏著既新又舊的曲調,他們接受當代音樂洗禮的同時,卻沒忘了自己熟悉或即將被遺忘的傳統語言和文化,並用自己的方式唱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

初次聽到黃宇寒那樸實純淨的聲線搭配清新的流行曲調,很難馬上聽出她吟唱的其實是客語歌曲;樂團野東西把族語結合硬派西方曲風,則激盪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今日的「台味」音樂,似乎有些不同了。

黃宇寒,讓客語流行起來

黃宇寒生長在一個文化相當多元的家庭,爸爸是客家人,媽媽是印尼華僑,從小家中除了使用台灣國語、客語、閩南語,還有印尼文和潮州話,而她就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喜歡流行樂、電音、搖滾樂等。直到長大後,她就覺得為什麼不能把兩者做結合呢?

客語和許多傳統語言一樣,面臨著使用人口越來越少的問題。她說,「現代社會資訊量爆炸且迅速,最大的困難就是如果沒有持續創作、產出,未來這些語言就會被時代洪流淹沒。」於是,她開始了母語音樂創作。

「新的曲風加上新的唱腔,會讓歌曲的感覺完全不同,也是新時代誕生的新音樂。」
—— 黃宇寒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客語歌曲大多是山歌、平板這類傳統歌謠,和「流行」扯不上關係。但她用自己喜歡的吉他、電音譜出了年輕人有共鳴的輕快節奏。而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兩者的結合,而是如何用有限的客語詞彙去闡述流行歌曲,彌補之間的斷層。

野東西,用達悟語唱出搖滾魂

由一群大男孩組成的樂團野東西也有著相似的歷程。他們累積一段時間的創作能量後,便決定用主唱阿良的達悟族母語創作,不僅引用達悟古調唱出族人的生活,也藉此抒發都市人的現實煩惱。原本他們完全無法想像創作出來的樣子,但完成後卻發現達悟語比起國語更能夠釋放出 hard rock 的狂野能量。

「母語加上 hard rock 有種 1+1>3 的感覺。」
—— 野東西

然而族語創作的路並非順風順水,阿良對族語的熟悉程度並不足以創作整張專輯,而且「原本用中文寫的詞,並不存在達悟語的詞彙中,(因此) 必須要用其他詞彙來表達原有歌詞的意境,同時還要學習正確的發音方式。」可幸的是,他們的歌曲受到許多人喜歡,甚至有人會反饋:「用族語唱出來的感覺比中文還要適合很多!」

談及創作初衷時,野東西說是為了記錄生活及想法,而現在他們更想做到的,是為保留蘭嶼的文化盡一分心力。他們也觀察到,近年越來越多創作者把母語和不同的曲風結合,創造出令人驚豔的音樂,而聽眾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還能從中學習一些在台灣相對冷門的語言。

「我們會繼續用我們的方式創作,希望會有更多人喜歡台灣、喜歡蘭嶼、喜歡 hard rock。」
—— 野東西

將要遺失的語言,我們來守護!

黃宇寒與野東西不約而同,透過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嘗試守護自己的文化和語言。黃宇寒 2019 年發行的專輯《有時有日》入圍了第 31 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及「年度專輯獎」;野東西則在第 33 屆金曲獎獲得「最佳樂團獎」提名,他們的創作不只喚起聽眾對於本土語言的注意,也展示了「台味」音樂的多元面貌。

過去的台灣音樂或許難以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的音樂浪潮正在翻湧,它既傳統,又新穎。這些音樂人正嘗試找回自己的根,用熱情灌溉,讓聽眾在感受到這股潮流之時,也許,也會更珍惜那些差點遺失的美好。

更多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