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編輯 App《VSCO》在加州奧克蘭的總部裡有一座非常「類比」的實驗室。
裡頭有一台放滿膠卷罐的冰箱、一座專門沖洗照片的濕實驗室,以及用來蒐集光譜數據的黑色房間。這個實驗室看似傳統,卻是《VSCO》先進技術的誕生地。開發者的色彩科學家、圖像專家就是在這開始了老式膠卷底片的數位再製過程。
《VSCO》是許多專業數位攝影師愛用的編輯 App,擁有龐大的藝術濾鏡庫 (在 App 中稱為「預設效果」),其中大多數都是源自於開發者的藝術與科技底片模擬計畫,目的是在行動裝置上呈現膠卷底片的獨特風味。
我們的濾鏡在設計時就必須呈現膠卷的原有風味。若感覺不夠好,我們就不會採用。
── 色彩科學家 Zach Hodges
2011 年公司草創時就參與開發的色彩科學家 Zach Hodges 表示:「我覺得我們有點像歷史學家。」而他的同事 Rohit Patil 也同意這點。Patil 說:「我們一部分也是希望能保存膠卷底片,不要讓它消失。」
整個數位保存過程就從那座冰箱開始:一百多種超過數十年歷史的膠卷底片存放在這,等待色彩以及影像科學家為它們建立數位模型。有些底片現今仍有生產,有些則可追溯至 90 年代,且已停產多年。
當底片罐回到室溫以後,專家就會把它裝入帶有蔡司 50mm 鏡頭的 Canon EOS 3 單眼反光相機中。在昏暗的房間裡,攝影師會針對測試場景,如一個帶有魔術方塊的燈箱、色彩鮮豔的毛線、一根塑膠香蕉、以及不同膚色的人物照等,來進行拍攝。這些控制組影像是設計來捕捉完整色階。此外,房間的另一端有一台光輻射照度計,它能呈現出各個光譜區段,而這些區段也會拍照留存下來。
我們想瞭解底片對光線本身的反應。
── 色彩科學家 Rohit Patil
這個過程相當繁瑣,分析單幀照片可能需要 30 到 40 分鐘。Patil 說:「我們想瞭解底片對光線本身的反應。」接著,就要進入充滿各種化學藥劑、底片處理罐的濕實驗室,以沖洗照片。
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有時候只有一卷底片可以用,這意味著整個團隊只有 36 幀的底片可以用來拍攝測試照。Patil 說:「你可以想像我們有多緊張。」
當他們認為已精準地以數位方式重製底片,開發團隊還會再進行內部測試。他們會根據舊雜誌的照片、先前做過的現場測試、網路影像來進行效果比對。Hodges 強調:「我們的濾鏡在設計時就必須完整呈現膠卷的原有風味。若感覺不夠好,我們就不會採用。」
在《VSCO》裡,預設效果都有著簡單的名字,像是 X1 或 AU5,不過當你點選之後,便會發現它有著不簡單的「身世」。以 IH5 為例,它是基於 1989 年出產的黑白底片 Ilford HP5 而設計,而 KU8 則是 Kodak Ultramax 800 的數位復刻版。
有些底片或許會隨著歲月走進歷史,但多虧了《VSCO》團隊的努力,它們將繼續以數位形式陪伴熱愛攝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