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最愛

不完美藝術

體驗顛覆雜訊及噪音意義的 App

聽到雜訊、噪音這些詞,你會聯想到什麼?是音訊設備接收不良的刺耳聲,還是胡亂跳動的影像畫面?

在聲音、攝影和機械領域中,噪音、雜訊指的是不必要的資訊,但只要巧妙應用,它們也可以在各類藝術中大放異彩。

音樂領域就出現了把噪音當成素材的創作方法,而攝影也開始利用畫面扭曲營造懷舊風格。這些不完美,反而為觀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美感,雜訊與噪音再也不是多餘的東西。

用雜訊打造遊戲世界

超現實的《NO THING - Surreal Arcade Trip》將雜訊變成了遊戲主題。在充滿古怪色調的場景中,你必須不斷前進,選擇向左或向右轉,通過蜿蜒的道路。

不過,想要全程維持在道路裡面並不容易。這一路你會經過城市、遇見巨型人臉雕像;轉彎時,畫面可能還會出現詭異的扭曲訊息,整個遊戲充滿了懷舊而詭譎的氣氛,雜訊也昇華為一種傳達故事的方式。

用雜訊改變影像風格

在乾淨的畫面中加入一絲不完美,有時反而能創造出更吸睛的影像作品。

像是,用 iPhone 或 iPad 拍完照片或影片後,再以《Glitché》、《EFEKT Video Maker》或《HYPERSPEKTIV》等影像編輯 App 將偶然產生的雜訊當成創作元素,即可瞬間改變作品原有風格。

正如同冷色或暖色調會帶來不同的感受,這些 App 讓你輕鬆地將雜訊轉換為創作素材,拉近了我們與雜訊的距離,也留給觀賞者不一樣的印象。

當噪音變成樂音

芭蕾舞曲《春之祭》是俄羅斯古典音樂巨匠史特拉汶斯基的代表作。這首曲子以低音管的怪異高音獨奏揭開序幕,節奏不但不規律,還加入大量的不協和音。

不難想像,這首曲子在首演時,被觀眾視為噪音,且引起極大爭議。

此外,義大利未來主義畫家和作曲家路易吉盧梭羅 (Luigi Russolo) 曾說過:「這個世界是安靜的,直到 19 世紀機器發明,噪音也隨之誕生。」

他主張因為噪音,人們才能理解更複雜的聲響,甚至打造了一種可以演奏噪音的樂器「噪音機器」(Intonarumori),顛覆了大眾對音樂創作的想像。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噪音在音樂表現上的可能性越來越多樣。

如今,你只要在 iPad 上開啟《SoundScaper》,接著讀取音源,再調整音效、濾波器等各種參數,就能製造出超有特色的「噪音」;《Fractal Bits》的合成器更能利用演算法,創造出上億種獨特聲音。

當噪音變成音樂而用在影片或遊戲音效裡之後,因為多了目的性,就不再是沒有必要的嘈雜聲響了。

雜訊的身影隨處可見,但因為 App 它們被賦予了更多意義,也讓更多人能從不同角度,欣賞這世界上的各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