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IND THE SCENES

梁文道与他的理想国

看理想-看见另一种可能

View

梁文道出现在《看理想》的北京办公室时,穿着风衣,头戴黑帽,手里捧着一本还没合上的书,酷似他主持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里的造型。他笑称做 App 的这一年里特别忙,读书时间不得不从每天六小时压缩成四小时。

《看理想》的点子源于 2014 年秋天,这支团队脱胎于理想国出版社,梁文道曾在理想国担任长期作者与顾问。过去五年他们一直在思考,书和出版这事到底还可以怎么呈现给公众?

“出版(Publish)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交付给公众(Public),书只是其中一个形式。”从书,到视频,再到音频,于是有了现在《看理想》的模样。

梁文道一直用“知识的剧场”来形容《看理想》希望呈现的感觉——在这里,知识不是干枯的数据资讯,应当有温度和感性的那一面。这家线上博雅学院,想让人们像走进虚拟剧场一般,通过一点一滴令人愉悦的知识积累,走向更开放和自由的精神世界。

来这里不是上学,不是去买课。它有点像你去逛 798 或者是一个大型文化中心,里面有歌剧院、音乐厅、酒吧、Live House、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等等,当然还有卖冰淇淋的小摊。

梁文道

因此,复杂的课程框架和宏大命题需要精心地埋藏在背后。团队经历了一遍遍框架设计的推倒重来,尝试回答梁文道所提出的那个问题——“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应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

如今,你也许能看到些许雏形。《看理想》中有类“博雅”课程,旨在提供一系列阅读、思考混合审美能力的长期养成方案,是耗时很长的宏大项目——

以杨照的中国经典系列为例,梁文道一开始就计划用十年时间讲一遍中国经典,课程会从中国的第一本书《尚书》讲到梁启超《饮冰室全集》。类似的大工程,还有徐贲的世界经典通读计划、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主持的全球史计划等等。

按梁文道的设想,它们关注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而非帮助用户快速读完一本书。

“它不是很激进地教导你怎么读中国书,而是给你一种读中国书的方法,一种读西方著作入门的渠道。透过这些节目,你去慢慢培养出自己阅读的能力,然后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你会觉得听完这个时,能够自己去读那些以前不会想读,或自以为读不懂的东西。”

除了大型项目外, 平台上还有些数十集的节目。 “它有点像大学里面的选修课程,前面那些是必修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中间的选修课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来专门认识和了解。”梁文道如此解释不同课程设计背后的考量。

虽然拥有多重身份——读书人、作者、制作人、编剧、电视台台长、主持人——但梁文道说自己还是最喜欢当老师和学生。他在小学教过一段时间写作,为了让学生们爱上作文,梁文道把大家最爱的漫画书《圣斗士星矢》里人物的角色对话都涂白,再让学生们创作剧情和对白;又把收养的小猫“小吉”带去教室,让大家以“如果小吉是校长”为主题来写作。

最后我发现大家都好喜欢作文。你要让他喜欢作文,你不要告诉他中文很重要,写作能力很重要,你要用他喜欢的方法,让他感觉到作文的本质是创作,不是模仿,不是学到规范,而我相信创作本身是让人快乐的。

在策划《看理想》时,他也秉承着一样的信念——当人们亲近知识、艺术和美时,应当快乐,而不焦虑。

建筑师路易斯·康曾经说过这段话:“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在树下对几个人讲述自己的领悟,老师不认为他是老师,听讲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是学生。这些人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能听像他这样的人讲话,于是空间开始建立,第一所学校因此诞生。” 梁文道说这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话,在给我们转述这段话时,他的嘴角带着笑意,眼里仿佛有光。

接着他说:“我要做这种事情,把这个状态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