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 4+

增存 岳

Designed for iPad

    • ₱ 49.00

Screenshots

Description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则是我们的瑰宝。《字形》将74344个汉字字形通过图片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最新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给出6059个汉字的演变,并标明每个汉字的拼音、笔画、部首等。

在《字形》中, 汉字将按照以下形式的时间轴顺序展示汉字的演变历史。
1、甲骨文
2、金文(又叫钟鼎文),涵盖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3、简帛
4、简牍
5、说文解字
6、六书通

##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华夏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金文
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是研究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所记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变化多样。

## 简牍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是信封的起源。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今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从策、简、籍、簿、笺、札、检、椠等从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简牍的制成材料。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今的一页。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一“篇”可能含有数“册”。至于简牍“卷”的称谓,还存在分歧。劳干认为,居延广地南部“候兵物册”共77简,以麻绳编之,如竹帘状,可以舒卷,故“简编则为册,卷则为卷”。陈盘指出:孔安国《古文尚书》序中有云:“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陈以为此处既曰篇,又曰卷,据此可证明一篇或数篇可为一卷。

## 简帛
简帛是竹简与帛书的统称,亦作竹帛,古书中所言“书于竹帛”,是在古代中国人书写所用的主要材料,直到六朝时期才完全为纸所代替。现代所称的简帛多是出土文献,概可分为书籍与文书两类。有关殷商的文献及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典册的踪迹,已知当时的人们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到了春秋时期,又采用白色的帛作为书写材料。此后“书于竹帛”便成为大众常谈了。战国简帛的文字,字体因国别而异,能见到的主要是楚国文字,在六国古文字中自有特色。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 六书通
《六书通》作者为清朝的闵齐伋,后经毕既明撰定付梓印行,因以“订正”冠诸原书前,名《订正六书通》。《六书通》仿照《金石韵府》的体例,以《洪武正韵》统字。每一字楷书上列俗体字,下列《说文》中的小篆及反切,《说文》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凡是《说文》中的部首字,均标明“建首”二字,然后列古文、籀文、钟鼎彝器以及秦汉公私印章。凡是《说文》所无者,均注明出处,自为注解,并引经史加以证明。此书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字的不同形体,闵氏《凡例》说:“灼然乖悖者,芟之稍涉疑似,安知古人之不出于疑似也,现当并存以俟千古。”凡是一笔一划不同者并录,保存了大量的字体。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力图存古的思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收字太滥的弊病,缺乏必要的甄别,这可能与闵氏的文字修养有关。特别是其书引用的古器物和秦汉印章,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体字,不管这些字形是否可靠,但是他终究为我们保存了一种形体,能够为我们的古文字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这也和本书的旨意相一致的,它本身就是为了保存字体,也是研究汉字字体演变及书法篆刻的工具书。

愿《字形》可以给古文字爱好者开拓欣赏文字的新方式。

使用过程中,如果任何问题或者建议,欢迎反馈到邮箱 oraclebone@163.com。

What’s New

Version 2.1.0

1. 提升图片的放缩与拖拽手势的使用的体验。
2. 分类下的文字列表和文字的图片列表提升加载性能(iOS 14+)。
3. 文字的图片列表页面支持左右滑动来切换到同分类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文字(iOS 14+)。

App Privacy

The developer, 增存 岳, indicated that the app’s privacy practices may include handling of data as described below.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the developer’s privacy policy.

Data Not Collected

The developer does not collect any data from this app.

Privacy practices may vary based on, for example, the features you use or your age. Learn More

Supports

  • Family Sharing

    Up to six family members can use this app with Family Sharing enabled.

More By This Developer

Mindkit-keep things organized
Productivity
诗色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色
Reference
基础知识-学习拼音|笔顺|字母|音标
Education
甲骨文字
Education

You Might Also Like

Chinese Hieroglyph Quiz
Education
篆书书法字典:上千家书法名家和碑帖
Education
說文解字
Reference
汉字演化和书法练习
Education
字源
Education
Vision Chemical Element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