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优秀 App 的背后,都有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群精研其中的人。“App 即生活”系列,将邀请 App 背后的团队或个人,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心得,希望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启发。
本期对话《小睡眠》的 CEO 邹邹(邹煜晖),她将向我们讲述睡眠的基本知识、声音对睡眠的影响,并分享使用《小睡眠》App 的技巧。
睡不好,原因有很多。心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小睡眠》CEO 邹邹,曾做过十余年的心理咨询师。她在期间发现,心理问题和睡眠问题可以说是互为因果——有些人因为心理方面的困扰,影响到了睡眠;而睡眠不好,又会进一步加重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这时,解决睡眠问题往往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
后来在《小睡眠》,邹邹发现了睡眠问题的另一大元凶——熬夜。
我们没想到熬夜会是一个这么大的人群,后来我们发现用户里面可能有 50% 以上的人群,都是因为熬夜之后,而作息紊乱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主动熬夜普遍发生在不同人群里,不只年轻人才有。“甚至中老年人尤为明显,很多都是自己主动熬夜的。”
我们请邹邹分享了她对睡眠问题的认知。在这背后,是《小睡眠》五年的经验,以及内容研发团队的学术和科研背景。
邹邹表示,团队在为《小睡眠》寻求理论基础的时候,会选择权威学者发表于核心期刊、有实证及数据支撑的论文。如果还有疑问,还会找广东知名高校和医院的临床数据做验证。
下面,让我们从睡眠最基本、最重要、最应该关注的内容聊起。
了解睡眠,不用焦虑
Q:什么情况说明睡眠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A:从症状上做判断,一般会参考美国精神病协会编制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即:
1. 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2. 每周出现三次及以上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
3. 损害日间功能(如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紧张头疼等)。
上述情况同时满足时,就需要前往医院等相关机构进行系统排查了。
Q:睡眠最重要的是什么?睡眠时间吗?
A:规律的睡眠作息,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身体建立生物钟,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等困扰。
Q:规律睡眠,是说要早睡早起吗?
A:其实现代的研究表明,传统的早睡早起,不是适合所有群体的,甚至南北半球、性别、区域都有影响。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北方跟南方,可能大家的入睡时间都有很大差异。
Q: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都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什么?
A: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年龄。像婴儿的话,每天要睡 15 到 16 小时;小学生建议是 9 小时左右;中学生短一点,大概 8 小时。到了每个人,情况也都不一样,因此个性化非常重要。
这也是我觉得《小睡眠》价值最大的地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睡眠报告(建议以周为单位进行检测),提供不同的睡眠及声音方案。
Q:造成不同人群睡眠问题的原因,是否也有很大差别?
A:是的。比如学生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或是跟同学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职场白领则来自工作压力,或是职场人际关系,以及主动报复性的熬夜;中年群体主要是因为身份焦虑和职业焦虑;老年群体的睡眠问题则来自身体机能衰退。
还有,像刚出生的宝宝,会面临安全感的问题;与之相对应,新手爸妈也会因为宝宝产生精神紧张,还会有碎片化睡眠的问题。
建立规律睡眠
Q:早起后有没有什么快速清醒、进入状态的方法?
A:具体如下——
• 起床后马上拉开窗帘,让自然光照进卧室;
• 起床后空腹喝一杯 200 毫升的温水,可以少量多次地喝;
• 早餐可以丰盛、种类多样,但不宜吃太饱,肠胃负担过重会减少大脑的供血。对于睡眠不好的人,建议选择升糖指数较慢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
• 做一些舒展运动,让身体带动大脑清醒,例如坐立、站立、三角基本式站立等。
Q:在《小睡眠》的“睡觉”页面,可以“记录睡眠”。有什么注意事项?
A:睡眠记录功能主要通过手机的陀螺仪及声音检测实现。手机放枕边或床边;不建议放在枕头下面,会影响检测的准确率。
Q:回笼觉、周末补觉有没有帮助?
A:因人而异。
• 由于睡眠时长不足导致醒来还是觉得困或精力没有完全恢复,此时重新进入睡眠补足时间是很正常的;
• 本来就是短睡者(约 200 万人中有 1 人)的人,则反而会由于睡得过多影响状态;
• 由于睡眠惰性(刚醒来时,尤其是处于深度睡眠阶段被闹钟吵醒,感到困顿、反应迟钝的现象),则建议无需再睡,因为只要保持醒着,大约 10 至 20 分钟这种现象就会自动消失了,继续睡反而会导致精力不佳。
此外个体之间的睡眠习惯也有差异,有些人习惯“单相睡眠”(即每天只睡一次),则最好不要睡回笼觉;有些人习惯“多相睡眠”(即一天内需要不止一次的睡眠),则视自行需要而定 。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回笼觉、周末补觉都不宜过长时间。
用声音辅助睡眠
Q:声音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并辅助睡眠,这有什么依据吗?
A:关于声音与睡眠的关系,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
《小睡眠》这边的话,我们曾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合作,用 App 内的放松引导音频,做了随机招募 156 名被试样本(18 到 26 周岁)的放松效果评估测试。
主观的放松,是通过测试前后的量表呈现的。同时我们也会去测他们的心率变异性(HRV),就是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这被认为是有效的常用精神心理压力指标。
最后,实验数据及统计结果都显示:《小睡眠》的放松音频,具有放松效果评估的实用价值。
Q:有些人睡眠比较浅,比较容易被吵醒,这类人是否适合使用环境音辅助睡眠?
A:其实我觉得更合适,此类人群大多是对特定的声音,尤其是噪音非常敏感。这样的话使用白噪音可以去中和屏蔽那些噪音,会比戴耳塞的体验好很多。
《小睡眠》的“宁静空间”,会检测环境噪音的频谱并计算波形,由此计算出哪一些声音适合掩盖。后续版本,我们也会支持倾向设定,从而在用户喜欢的声音范围内,计算并推荐屏蔽噪音的音乐。
此外,对声音敏感的人,很多情况是源自心理暗示。我们会通过“冥想专题”的内容,给你一定的心理暗示,让你接受声音。心理暗示和催眠都被证明为是非常有效的,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安慰剂效应里都体现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