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皆是攝影師的世代,Elaine Li 的相片卻總特別令人難忘。12 歲時爸爸送她的第一部數碼相機燃起了她對攝影的熱情,讓她開始隨手拍照,記錄生活。多年來,Elaine 的作品亦經歷多次成長,從一開始喜歡上有點「強迫症」的工整建築物相,到後來樓頂攝影的獨特角度,至現時集中在城市景觀與旅行街拍,她慢慢培養出自己的風格,最終成為今日坐擁 25 萬粉絲的網絡攝影師。
變幻中留住美好
正職從事廣告創意總監的她自小在香港長大,因求學與工作關係輾轉在墨爾本、芝加哥、三藩市居住,現定居悉尼。她自言由細到大都不覺得香港這個家有何獨特之處,但直至到外國生活,才感受到香港中西合璧的可貴,想好好留住。「香港轉變得好快,但家就是即使如何轉變,都會有種熟悉感,我希望相片反映到本地文化、建築、歷史,有一層更深的意義。」
創作順從感覺
在各地生活亦影響到 Elaine 的攝影題材,在香港多拍城市景觀,在悉尼則多影自然風景。Elaine 除了常用 iPhone 拍攝,更是《VSCO》的忠實用家,「生了小朋友後,時間有限,很多相都是直接在 iPhone 編輯再上載,真的十分方便」。
編輯相片時,她一般以添加濾鏡作為第一步。說到濾鏡,她多年來都有不少轉變,六七年前很喜歡用動感十足的 HB1、HB2 (Hypebeast),有段時間用比較 Analog、色調改變相對細的 A6、A4,現時則多用 C8 (Chromatic),她笑言年紀愈長愈喜歡色彩繽紛的東西。
她用濾鏡時多憑感覺,「但在編輯城市景觀相時,會比較有空間去嘗試不同顏色,因為觀者不會對建築的本身顏色有太大預設概念,但大自然則大家都知天空是藍色、樹是綠色,所以在編輯大自然相時顏色上不會改動太多。」總體而言,Elaine 運用濾鏡時會盡量顏色自然,不想太過味精。
相片要有焦點
然而,不論城市或大自然,Elaine 都喜歡利用三分法的網格去幫自己做構圖,一般會把相片主體放在其中一個網格內或緊貼在一格內的邊線上,營造一個焦點。尤其,她認為人是相片的重要元素,「在拍攝或裁剪相片時,我都會想把他們放在三分法的網格線上,令相片更富人性。」
她多次提及相片的焦點,「社交媒體上大家都滑得很快。要讓人停留下來,相片要容易理解,吸引目光。」而暈影工具可以幫到觀者集中在主體當中,亦是她很常用的。 同一原因,她亦會用上社交媒體設計 App《Unfold》 為橫向相片加框,或預覽連續相片的順序,確保它們能吸引到觀者的眼球。雖然如此,她強調「攝影是一個創意出口,給自己的 Me Time」,最初亦是在朋友鼓勵下才用剛推出的《Instagram》分享相片,作為一個自己的作品集。
試出自己的風格
「攝影是培養觀察力很好的訓練、讓人學懂欣賞及珍惜身邊美好的事物。」Elaine 寄語初學者:「攝影與藝術是沒有對錯,一切都是憑感覺、反覆嘗試出來。現時編輯相片如此方便,《VSCO》上又有這麼多濾鏡與工具,很容易就可嘗試不同的編輯技巧,去尋找自己的風格。」